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系列研究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双评价,认识区域资源环境禀赋特点,找出其优势与短板,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可能的资源环境风险,确定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功能指向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级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为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布局提供基础支撑,服务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度。
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禀赋条件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
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敏感空间;
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
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划定三线、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优先— 在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前提下,综合分析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布局。
科学客观—加强与相关专项调查评价结果的统筹衔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客观全面的评价资源环境禀赋 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和尺度差异,因地制宜适当补充评价功能、要素与指标,优化评价方法,细化分级阈值。
简便实用— 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确保评价成果科学、权威。
2019年6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发布《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
严格遵循评价原则,围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功能特征,构建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评价过程中应确保数据可靠、运算准确、操作规范以及统筹协调,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评价内容找到关联的评价因子,通过有效的处理方法,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点确定阈值,使用相关评价算法,构建评价模型:
提供单项评价、集成评价、适宜性评价模型,得到评价结果:
双评价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模型管理、基础数据处理、单要素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编辑、专题图制作、工具、成果展示、输出等。
模型管理:各评价因子指标管理、评价模型管理。
基础数据处理:提供生成模型因子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点空间化、坡度分析、地形起伏度分析、插值分析、聚合度分析、地形转栅格、分类复合运算、重分类等。
单要素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气候评价、环境评价、生态评价、灾害评价、区位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单项评价基础上,初判适宜性等级,基于地块连片度、修边、地块形状指数对初判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
资源环境承载规模评价:农业生产承载规模、城镇建设承载规模。
编辑:双评价导出成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矢量编辑。
工具:实现大地坐标到空间直角坐标的投影、矢量栅格之间的转换、矢量数据导出、数据的相交分析。
成果展示:展示界面展示生成的4类成果数据、图例、饼状图。
成果应用:得到的分布图,生成统计表、饼状图,为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依据;与现状数据叠加进行 风险预测;生成剩余可用空间规模,用于潜力分析。
成果输出:输出形式:分布图(栅格、矢量)、统计表、饼状图。
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及数据可获取性,提供自定义选择评价指标应用,并在指标体系确定的基础上,提供可配置的权重设置方案。
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可采用系统中已构建的评价模型。也可以运用模型管理进行计算模型定制应用,实现具有区域特色的、针对性较强评价分析。
提供针对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灾害、海洋资源等各类单因素的评价分析,及针对农业、城镇、生态区域的集成评价分析。
电话:400-0998-933、(0379)63915090、18638487794 李静彪
传真:(0379)63915090
地址:洛阳市高新区丰华路1号连飞大厦13-15层